×

观察者网总编辑 院士 中国 网友

观察者网总编辑(观察者网编辑部地址)

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-07-16 01:00:13 浏览16 评论0

抢沙发发表评论

  6月13日,微博网友@机工战略 分享了一张照片

  不到两个小时

  就吸引了2万+转载、1万+评论和28万+点赞

  照片中的老人白发苍苍

  着白衬衫,旧皮鞋,看似其貌不扬

  引人注意的却是他手中摊开的纸笔

  老人弯着腰低着头,似乎在修改校对着什么

  神情专注

  原来,这位老人是78岁的刘先林院士

  作为测绘仪器国产化的积极倡导者、

  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、中国创造的践行者

  为了做好一场报告

  78岁高龄的刘院士在二等座椅上仍笔耕不辍

  这张照片最早由同车厢的乘客拍下来

  被朋友发到了微博上

  网友们对老先生肃然起敬

观察者网总编辑(观察者网编辑部地址)

  有人说,这才是中国的灵魂和脊梁!

  @葱香炒馒头:这才是民族之魂,共和国的脊梁!

  @想要忘记:一个人真正让人敬仰的,永远是品格和精神。

  @刘大大:他令人肃然起敬的,不止头脑和奉献,还有朴素却崇高的灵魂。

  有人注意到刘院士面前的文件上用红笔写满了批注

  @红莲:像刘老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,做笔记还如此认真啊!佩服!

  @拖把布条:细节往往最能说明问题,因为专注,所以走心!

   眼尖的网友还发现了刘先林院士穿的旧皮鞋,十分朴素。

  铁路媒体工作者、高铁科普作家@高铁见闻 称

  “院士已经78岁高龄了,享受副部级待遇的,一等座、头等舱都是给予他们的应得回报。但刘先林的选择令广大网友们坐不住了,这才是民族的脊梁!”

  得知这件事情后

  很多媒体想要报道刘先林院士

  却都被他拒绝了

  院士回复:“国家给他的奖励和荣誉已经够多了

观察者网总编辑(观察者网编辑部地址)

  现在想把精力放在研究工作上。

  谢谢大家对他的关心!”

  据了解,刘先林是中国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

  也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

  他曾用很少的科研经费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

  填补多项国内空白

  为国家节省资金2亿多元,创汇1000多万元。

  图片来源:科普中国—科技名家风采录 光明网

  刘院士的研究领域听起来很陌生

  然而他的科研成果却关乎每个人的生活

  那就是手机里使用的地图

  他通俗地解释自己的工作就是“把地球搬回家”

  此前,中国的测绘仪器“青睐”进口

  国产仪器性价比非常高,却卖不出去

  国内测绘单位宁愿每年花费至少10亿元去购买国外高端设备

  “移动测量车、航空数码相机、高端GPS接收机等设备动辄上千万元一台”。

  刘先林院士在调试由他领导的课题组研制成功的JXDC-4航空数码相机

  对这样的现状,他很忧虑。

  “长此以往,浪费国家大量的资金,

  打击我国科研人员研发高科技设备的积极性,

  对国家的自主创新很不利。”

  为此,刘院士几十年如一日,

  致力于研究摄影测量和航测仪器。

  终于结束了中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。

  也使得中国测绘仪器研制跻身国际先进水平之列。

  在绝大多数网友被老院士感动时

  总还是会有不和谐的声音:

  好在,更多的网友用事实“怼”了回去:

  相比有的拿着高片酬、

  但蹭破点皮就要上头条的娱乐明星

  刘先林院士的这种朴素,才是真正的高贵。

  也有网友回忆起了自己身边也有类似的老教授

  作为国内顶级的专家

  每次都是动车二等座来回,吃的是简餐。

  这些功勋卓著的老知识分子,

  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一辈子,

  为国家带来了无价的财富和荣誉,

  却终身保持节俭的品格。

  网友@_小呀么小船长的话是很好的概括:

  “在我国各大高等院校里,有一小部分存在的“先生”,他们坚持着自己的原则,用赤诚倾尽心血在为领域、国家、世界、人类创造价值。

  他们对生活的要求特别低,在百度里往往很不起眼,名字对于我们来说很陌生,通常没有一大堆的非专业头衔,他们是各领域实实在在的泰斗,是那些花里胡哨的教授望尘莫及的。”

  无名英雄太多太多,我们想一一记住却不能

  综合整理自:微博、观察者网、中国日报等

  编辑:豆子

群贤毕至

访客